信息搜索
搜索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新能源汽车是亮点 市场进入结构调整深水区

所属:科技新闻    日期:2012-02-07    点击次数:260

        2012年将有众多汽车行业法规条例正式施行,其中酝酿了7年之久的“汽车三包”在春节前公布了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向外界传递出积极信号。另外,还有部分处于征求意见状态的新能源标准及产业法规即将正式颁布。各大汽车企业翘首以盼,一边加速企业内部转型,一边期待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可以说,伴随着产业政策的逐渐明确,汽车产业发展目标愈发清晰,也描绘出汽车产业发展的未来图景。

  政策护航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2012年汽车产业相关政策将由以促进汽车消费为主向鼓励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转变,体现了国家促进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的政策取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是2012年的亮点,而其他政策也将围绕“调整”这个主题。

  2012年是新能源汽车实现大规模市场化的关键一年,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汽车企业将从不同角度发力,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而政策的护航目的也将更加明确。

  随着国家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政策逐渐进入实施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推广之路正在被铺平。据悉,我国已经形成由国家标准委、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组成的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协同机制。截至目前,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相关标准计划项目已出台25项。

  事实上,“十二五”规划在政策上对汽车产业节能和新能源方面的倾斜从2012年年初就已体现。2012年1月1日新车船税正式实施,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船税,其他混合动力汽车按照同类车辆适用税额减半征税,这被业内视为对新能源汽车扶持力度加大的信号。

  地方规划的率先突破,也在助推示范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按照《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2012年北京市将在公交、环卫等领域进一步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出租车领域开展应用示范,逐步推广私人购买电动汽车,争取2012年年底在全市私人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3万辆。

  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发展获支持

  由于对市场增长的预期减弱,业内纷纷将目光锁定在行业整合上。201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对具备一定条件的大型汽车企业,在企业集团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其下属企业的准入条件可以适当简化。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也将汽车整车制造条目从鼓励类中删除。业内专家认为,我国整车制造能力已经很强,无论是合资还是独资企业,整车制造生产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国内汽车生产企业的年产量已排在世界前列,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的最大市场,特别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快速成长,使得外资发挥作用的空间相对有限,将汽车整车制造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鼓励类删除,也是考虑到鼓励国内企业更好地发展。

  据了解,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提高了外商投资项目准入门槛,同时规范了汽车产品标识,进一步保护和支持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商务部、科技部等11个部委发布的《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机电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25个重点行业的100家排头兵企业建立健全境外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继续抓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完善汽车、摩托车规范出口秩序办法。按照要求,2012年国家有关部委将制定并发布《汽车行业出口发展规划》、修订《规范汽车出口秩序管理办法》,在政策调控中落实中国汽车出口的战略目标。

  市场将出现结构性调整

  在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各类政策助推下,各大汽车企业纷纷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发、推出的步伐。相关统计显示,2012年将有混合动力、纯电动等几十款新能源汽车上市,而重点推广的地区将会是那些有扶持政策的城市。

  在产销计划制定和渠道推广上,各大汽车企业也因各地可能出台的新政而进行了相应的收缩与调整。“2012年全国很多二三线城市都可能有新政出台,进一步强调城市建设及城市交通方面的问题,而针对这些地区的市场推广计划必须进行专门调整。”一位合资汽车企业负责人表示,不同于前几年的全面大幅扩张,2012年各汽车企业的市场战略会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做出更细化的调整。

  专家表示,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汽车企业在多推好产品的同时,更应积极地走在政府前面,不要一味等政策,而应该自己先行一步,从方便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更切合实际地做一些对客户有用的事。

  一些业内人士也认为,2012年汽车企业的主题是联合,在各类支持政策的引导下,各大汽车企业将进一步调整,最终稳定经营、继续前进。而车市的结构则会随着各大汽车企业的经营方向调整而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一个新的局面。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pyright (C)2009 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粤ICP备13019515号-1Powered by 汇卓网络.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长兴路363号广东省新材料研究所   邮编:510650   电话: 020-61086288,37238059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056号 网站:www.gdmrs.com   E-mail:gdclxh@gdinm.com   传真:020-61086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