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自主创新引领工业转型升级
所属:科技新闻 日期:2012-02-07 点击次数:275 次
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据悉,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把整个工业作为规划对象,并且由国务院发布实施的中长期规划。
《规划》深刻阐述了工业转型升级的内涵,指出我国工业已进入到必须以转型升级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转型就是要通过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升级就是要通过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规划》强调,工业转型升级必须切实依靠企业这一主体,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
“《规划》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指导未来5年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我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真真表示。
强调企业是主体
“工业的转型升级就是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是此次工业转型升级的主体。”李真真告诉记者,工业转型升级的主体是企业,没有企业群体的整体升级,工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就无法实现。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划》高度重视发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主体作用。在《规划》确定的总体思路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动宏观调控手段向更多依靠市场力量转变。在《规划》第三章“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及第四章“重点领域发展导向”中充分体现了企业的主体作用。如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节中,明确提出重点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在“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一节中提出,要注重把企业技术改造同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流程再造、组织结构调整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在“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一节中提出,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等。
《规划》明确,要加强企业管理和企业家队伍建设,引导企业牢固树立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意识,切实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权益,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依法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制度。引导企业加强设备、工艺、操作、计量、原料、现场、财务、成本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推动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开发人才资源,以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
《规划》强调完善企业发展环境,在第五章“政策措施”中提出了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等政策。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强化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十二五”时期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
“在工业转型升级建设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尤为重要。”李真真表示,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目标的重要支撑。
《规划》提出,支持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支持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健全由企业牵头实施应用性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重点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进一步研究落实财政、投资、金融等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骨干企业建立海外研发基地,收购兼并海外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面向企业开放和共享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重要试验设备等科技资源。支持骨干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提升协同创新能力。鼓励中小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发。
《规划》明确,健全产业创新体系,攻克共性及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面向主要工业行业,依托大型转制院所和骨干企业,整合相关资源,健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发体制机制,支持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开发平台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建立一批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参与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支持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承担重大研发任务,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以核心装备、系统软件、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等关键领域为重点,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等,推进重点产业技术创新,突破和掌握先进制造、节能减排、国防科技等领域的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一批重大装备和关键产品。支持和促进重大技术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加强军民科技资源集成融合,加快提升制造业领域知识、技术扩散和规模化生产能力。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工业的主体是传统产业,但也应包括新兴产业,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李真真表示,从产业发展规律看,新兴产业发展大多依赖于传统产业的基础,通过现有产业升级换代是培育新兴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迫切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牵引和带动。
“考虑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有专门规划,在《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中并没有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单独成章,而是将其融合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之中。”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据了解,在《规划》第三章“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中,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突出重点,并提出实施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和实施产业链升级工程,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在《规划》第四章“重点领域发展导向”中,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在一起,如在“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中,把重大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民用飞机、民用航天、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内容融入到整个装备制造业体系中进行阐述;在“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中,将高性能金属材料、稀有金属和稀土功能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作为原材料升级换代的方向;在“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中,将生物医药、高性能纤维等新兴产业内容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在“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中,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突破的重点。
李真真向记者表示,在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上,要加快新兴科技与传统产业的有机融合,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发展。围绕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若干新兴领域,立足现有企业和产业基础,实施产业链升级工程,着力突破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完善产业链条,加快形成一批先进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强化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的结合,切实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产品和技术升级换代。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