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搜索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中科院研制出工业气体污染监测新技术

所属:行业新闻    日期:2012-06-20    点击次数:898

          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安徽光机所两项最新科研成果分别在快速、便携、同时监测多种大气污染成分,以及对监督性污染源远距离遥感监测等方面取得突破。这两项科研成果近日通过了安徽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会,被专家们认为综合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大气复合污染问题,污染源量大面广、种类繁多、排放规律各异,对人体健康、环境质量、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而污染源污染排放种类、浓度、时空分布和排放总量的测量是环保部门进行污染减排控制的依据。
  安光所两项科研成果是其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重点课题中的“便携式多组份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和“污染源排放遥测技术系统”。
  据了解,国内目前普遍运用电化学传感器和气象光谱仪器监测大气环境污染。前者一个传感器只能监测一种污染物,而且寿命短,传感器需要经常更换。后者监测速度慢、成本高。
  安光所“便携式多组份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针对工业园区监测、气体偷排和泄露现场监测,采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紫外多次反射池技术以及光纤光谱仪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同时对多种有毒有害气体的现场快速监测,且具有小型、便携式、成本较低等特点。通过对化工厂区、电厂厂区以及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的应用示范,表明仪器性能稳定,可满足无组织源、工业排放以及机动车排放的现场监测的要求。
  “污染源排放遥测技术系统”则设计了可二维扫描的多光路污染源排放污染气体遥测系统,实现了在几十至数百米距离外对定点污染源多种污染气体的排放通量和分布进行遥测,适用于移动平台。示范运行结果表明系统性能稳定、数据可靠,为主要工业污染源排放提供了有效的遥测手段。
        鉴定专家组认为:安光所研制的“便携式多组份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和“污染源排放遥测技术系统”解决了应用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满足多种气体测量的仪器小型化难点,以及污染源排放气体通量及空间分布遥测等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相应技术与设备的空白,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和市场前景。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摘自:新华网)

Copyright (C)2009 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粤ICP备13019515号-1Powered by 汇卓网络.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长兴路363号广东省新材料研究所   邮编:510650   电话: 020-61086288,37238059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056号 网站:www.gdmrs.com   E-mail:gdclxh@gdinm.com   传真:020-61086285